發表日期:2019-11-18 06:53:14文章編輯:admin瀏覽次數: 標簽:
1、基于本源——產品情感需要基于產品本源,符合產品定位的方向。
2、精準定位——設計對受眾定位清晰,符合該設計目標用戶群的使用體驗。
3、親和力——所有交互元素的設計上,用戶對信息溝通順暢,保持體驗統一。
4、留戀度——給人超出想象的空間,讓人留戀往返,對產品期待更多,得到二次訪問。
5、反饋及時——在交互過程中,用戶的操作能夠在屏幕上及時得到反饋效果,幫助用戶提高效率。
6、方位清晰——清晰的知道自己在那里,退路在那里,能夠去那里。
7、路徑簡短——完成任務盡可能控制在三次觸摸之內,完成某項任務所花費的步驟和時間越短越好。
8、容錯性好——設計限制因素,突出正確操作,隱藏可能的錯誤操作,減少誤操作。
9、 文字悅讀——信息傳達易讀,符合中文閱讀習慣,信息傳達快速。
10、顏色合適——利用大眾對顏色理解的寓意,使用正確的色彩加強產品的印象。
11、布局美觀——均衡與對稱的構圖,使畫面整體具有穩定性。
12、空間感強——運用幾何透視的原理,設計中表現遠近、層次、穿插等關系。
13、專業性——細節完美,找不到明顯的設計瑕疵。
14、整體性——所有交互元素的設計上,用戶對信息溝通順暢,保持體驗統一。
15、品牌成分——體現品牌形象,并使品牌元素保持延續與統一。
16、驚喜度——局部設計有貼心且令人驚喜的體驗。
17、共性——符合已知事物的普遍認知。
18、異性——在共性基礎上,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。
19、復制性——能夠促進其它產品的拓展。
20、顛覆性——在互聯網上前所未見,能夠變成同行業新的標準。
21、系統標準——依照用戶具體的使用情境和需求來決定是沿用標準還是創新。
22、目標導向——以用戶為中心,關注用戶目標而不是關注用戶要完成的任務。
23、直覺體驗——設計方案必須能夠引導用戶做出最符合直覺的反應行為。
24、成本控制——從細節開始減少用戶的操作及學習成本,使用戶快速上手和識別產品特性。
25、需求設計——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,避免參雜個人的主觀喜好。
26、減少界面——盡量減少界面間的交互,避免新頁面切斷了用戶使用的流暢感。
27、概念內化——避免概念輸出,要盡量以用戶聽得懂的語言來表達設計。
28、信息交互——基于信息層面的交互,應該簡單自然易懂,符合用戶期望模型及下意識行為。
29、簡潔元素——減少視覺元素的堆疊,提高交互元素的辨識,合理隱喻交互元素。
30、明確結構——合理劃分界面的邏輯結構,按照不同的內容與功能邏輯進行劃分,突出結構主次。